《编剧创作机制》是为期一天的高强度工作坊,由美国编剧和北京电影学院讲师Peter Walters主讲。
不管你是有初步想法的新手编剧、想要弥补自身不足的经验老道的编剧、需要自己亲自操刀写作的独立电影导演、或者是寻找故事灵感和线索的制片经理,本次课程既教授传统技法、又另辟蹊径解构故事、结构、人物和冲突的内部规律,激活内心的三幕戏剧模式,快速启动写作工程。不管是创作还是评估剧本,你都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,辨别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判断作品缺少什么、应该怎么解决。
周六,10月14日
本次为期一天、6小时的课程。
创作工具
- 简短推介 (1-2 分钟)
- 详细推介 (10-20 分钟)
- 故事主题 (1句话)
- 梗概 (1段)
- 单页报告 (1-2 页)
- 大纲 (4 页; 20 页)
- 轮廓 (X 页)
- 剧本 (90-120 页)
- 软件 (Final Draft, etc.)
故事
- 叙述元素 (亚里士多德《诗论》)
- 辩证法 (陈述正题、矛盾反题、合成真理)
- 开始、过程和结束 (这个, 但是却, 因此)
- 内部/外部叙事 (两个故事平行进行)
- 两个戏剧传统 (故事如何结束)
- 五个类型故事 (粉丝和作家如何找寻定位)
- 类型和子类型 (两个戏剧传统之外)
- 三幕结构 (有机体)
- 幕 (器官)
- 镜头、场景、序列 (砖瓦)
- 叙述的修辞力量 (对比其他形式)
- 主题和隐喻 (作家如何表明观点)
- 全神贯注/宣泄 (间接投入/情绪)
- 符号学与叙事 (为什么故事对大脑有吸引力)
结构
- 形式vs. 公式之争 (“经受时间证明的原则")
- 开头 (有缺陷的平凡世界)
- 中间(旅程,故事世界)
- 结束 (新世界,对立形态)
- 序列 1 (钩子, 平凡世界, 诱发事件)
- 序列 2 (逻辑与辩论,转折点,戏剧问题)
- 序列 3 (第一步, 小高潮)
- 序列 4 (继续第一步, 反转, 修饰后的戏剧问题)
- 序列 5 (新方向, 小高潮)
- 序列 6 (继续新方向,错误的戏剧答案)
- 序列 7 (恍然大悟,最终计划,对决)
- 序列 8 (高潮, 戏剧答案, 解决)
- 类型动点/结尾 (反转还是不反转)
- “英雄之旅" (Campbell, Snyder, Vogel)
- 编剧书籍, 音频节目, 比赛和资源
- 剧情 vs. 角色之争
角色/冲突
- 叙事原型 (不局限于主角和反派)
- 系统 (故事发生的世界)
- 系统角色 (权威人物)
- PA (protagonist 主要行动者)
- VP (viewpoint 视角角色)
- NB (normbreaker 常规打破者)
- NC (noise/chaos 噪音/混乱制造者)
- H (hero 英雄)
- SC (safe character 安全角色)
- ED (equilibrium disruptor 平衡打破者)
- 例子 (电影,文学)
- 配角和定型角色原型
- 四个角色组合 (乐观的, 暴躁的, 忧郁的, 冷淡的)
- 介绍 (行动,描述,对比)
- 矛盾 (制造悬疑和意想不到的情境)
- 同理心/反感 (技巧和噱头)
- 主要冲突 (对立的中间线)
- 次要冲突 (复杂化, 障碍)
- “戏剧”和“第三方” 冲突 (具体冲突类型)
- 透过人物和选择看结构(非巧合或偶然)
- 故事构思问题 (头脑风暴)
在北京和洛杉矶工作的 Peter 是中国电影行业中很受欢迎的编剧和剧本翻译之一。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高级剧本写作课程,也是China Hollywood Society北京办公室的联合负责人。
以下是Peter的学生对他的评价:
“Peter所用的材料是独一无二的(我在网上查过了)。语言学角色原型这个知识点值上千美元。”
“Peter的课给我揭开了剧本创作的神秘面纱。他把理论切割成简单、有机的碎片,然后整合到一起,来讲清楚一个知识点。”
“Peter 会像真实的选片会上一样不断对每一个学生的创意进行批判。我相信这种教学方法来自于 Peter 作为职业编剧的真实经验。”
“他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经验,有极强的表达能力,有可靠的人品。更重要的是他十分清楚年轻的故事创作者需要什么,并且会不遗余力的让你学会这些。”
“有机会成为 Peter 的学生是很幸福的,虽然课程一路上下来蛮辛苦,但不知不觉中整个剧作思路被拓展开了。”
“因为上了Peter的课,我开始剧本创作。我们学了很多有关推介的理论,可以更好的推销自己的作品。同时,也帮助我放飞自己的想法,反复重写,交出高质量的作品。”
“Peter充分的准备和解释让我明白了要把想法变成一个可以出售的作品,我需要做些什么。”